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汪達之

字體:16+-

汪達之(1903—1980),安徽黟縣人。曾就讀於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和省立第一中學。1928年秋,入南京曉莊師範成為第四期學生。1930年2月,受陶行知委派,任淮安新安小學校長。1933年,策劃由7個小學生組成“新安兒童旅行團”,經鎮江到上海旅行50天,經陶行知安排在大學演講,引起轟動。1935年,親自帶領由14名學生組成的“新安旅行團”,到全國各地進行抗日宣傳活動。1946年後,任華中蘇皖邊區政府教育廳督學,華中幹部子弟學校校長。1950年,南京曉莊師範學校恢複辦學,被任命為校長。1953年以後,先後擔任教育部師範教育司專員、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61年,任中共海南島廣東民族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著述收錄入《汪達之教育文集》。

汪達之是陶行知的學生與助手,是新安小學的締造者與“旅行團”這一新的學生組織的開創者。在新安小學辦學期間,陶行知曾親書“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條幅贈送新安小學以鼓勵。汪達之並沒有留下專門的陶行知研究論文,但與陶行知之間的書信往來卻很豐富。曾發表《生活教育與生產教育》《我自新旅來》等文章,是對其所參與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實踐的記述。本卷收錄的《我自新旅來》,記述了新安旅行團成立第四年之後的情況。作者首先交代了新安旅行團成立幾年來的發展情況,之後重點講述“新旅”從武漢重回西北工作的情況。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新旅”從中部取道西南再到西北,在桂林停留的時間最長,還成立了“新旅”西南工作隊、桂林兒童團體座談會、農村工作隊等團體。文章結尾總結了“新旅”的三個教育特點:一是工作、生活、學習相綜合互促進;二是沒有固定的教師與教室,自發自動學習、互教共教;三是人人具有服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