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現代”
“我們不歌唱遠古,
我們不歌唱未來,
我們隻歌唱現代:
歌唱從古以來之現代,
歌唱未來所以來之現代。
歌唱現代的戰鬥,
歌唱現代的創造,
創造到無窮的將來!”
這是陶行知1944年10月寫的一首詩。
陶行知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創立了一個最重要的流派——生活教育,它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陶行知雖然已經去世三十九年了,但他依然是屬於現代的,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也是當今社會主義現代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是屬於全世界的,屬於未來的。我們希望加強研究,以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遍地開花結果。
一、陶行知及其創立的生活教育
陶行知(1891—1946)是在國民黨特務迫害下過著流浪的生活,突發腦溢血死去的。當時國民黨特務先後殺害了聞一多、李公樸,黑名單上第三名就是陶行知。他意識到已麵臨屠刀,但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說:“我等著第三槍!”他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工作,他仍然四處奔走演講,加緊工作,一日三易處所,在這種情況下死去。正如周恩來同誌電告黨中央所講的:陶行知逝世是由於勞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
陶行知二十六歲時從美國回來,不是接受國民黨的高官厚祿,過貴族式生活,而是懷著要使全中國人都受到教育的宏願,甘心布衣草履過平民生活。他的這個願望也是我們今天社會主義教育的奮鬥目標,與資本主義教育有鮮明的區別,陶行知為這個目標奮鬥了一輩子。他去世已三十九年了,我們為這個目標又繼續堅持奮鬥了三十九年,我們整個民族受教育的情況還不能令人滿意,我國基礎教育落後,現在仍有兩億三千萬文盲,再不重視並采取切實的措施,還會繼續產生新的文盲、半文盲,特別是農村婦女。四川有一億人口,在業人口有五千多萬,其中文盲、半文盲就占30%,小學畢業生占40%,初中畢業生占20%,高中和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10%。在業人口是這樣一種結構,對發展經濟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