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羲之《十七帖》
(一)作品簡介
《十七帖》(圖8-25)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之一,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據載,唐太宗好右軍書,搜“二王”書凡三千紙,率皆以一丈二尺為一卷。取其書跡及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以“貞觀”二字為兩小印印之。
圖8-25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十七帖》匯集了王羲之書寫的29封書信,多數是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也有少數是寫給郗愔等人的。內容涉及詢問、川蜀風貌、人情、草藥特產以及子女婚配等。其書風衝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的狂怪怒張之習,透露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此帖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
(二)臨摹要點
《十七帖》屬於今草,雖字字相斷,但字形大小錯落,氣息貫通。其用筆以中鋒為主,體勢上多呈方形,臨摹時要關注其結字的特點。
(1)點畫照應。
草書是以點為性情,線條使轉而完成的,點是字的眉目,相互間是傳情傳神而不是呆板的組合。孫過庭說:“眾點齊列,為體互乖”,講的就是多個點畫,不要寫成一個樣子。
(2)左右相諧。
如帖中“楊”字左小右大,相互關照;“理”字左邊上寬下窄,右邊則相反。而“雄”、“龍”等字則左長右短或左重右輕,形成以大領小的局麵。
(3)縮放合度。
帖中一些字通過某些局部的收縮,使字形顯得緊湊。如“避”字中間部分筆畫很輕,“時”字左邊“日”部很緊,等等。
(4)虛實開闔。
帖中“信”字,左右之間無連筆,單個看好像很散,但在整篇中則非常和諧,這類字書寫時要注意左右字符的位置關係以及長短比例。一些字以散取勝,如“取”字下麵兩部分安排得很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