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楷書的由來
楷書是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的,其中,某些楷書的筆法雛形在西漢時期的簡牘中就早已出現。曹魏時期鍾繇的小楷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楷書,此後到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時期,楷書就完全成熟了,到中唐顏真卿時期,楷書達到了其在書法發展的巔峰。所以,有人這樣總結,楷書創始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唐朝集為大成。楷書結體規矩方正,筆畫獨立工整,不僅繼承了隸書的優點,而且充分體現了書法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受到人們的歡迎。《辭海》解釋楷書“為糾正草書的漫無標準和減省漢隸的波磔而形成。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所以被稱為楷書(圖6-1至圖6-7)。
圖6-1 《爨寶子碑》(局部)
圖6-2 《鄭文公碑》(局部)
圖6-3 《張黑女墓誌》(局部)
圖6-4 《魏靈藏造像記》(局部)
圖6-5 顏真卿《多寶塔碑》(局部)
圖6-6 柳公權《玄秘塔碑》(局部)
圖6-7 歐陽詢《九成宮碑》(局部)
二、楷書的特點
楷書筆法與結構都相當嚴謹,大致有如下幾個特點。
(1)點畫獨立,八法俱備。
筆畫藏頭護尾、提按分明,筆畫之間雖有穿插、避讓,但沒有牽絲。
(2)用筆嚴謹,規矩苛刻。
筆畫多一分嫌長,少一分嫌短;寬一毫嫌肥,窄一毫嫌瘦。
(3)行筆緩慢,起止周詳。
行筆時,點畫線條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要求做到準確和圓滿,健勁而流暢。
(4)形體方正,結構端莊。
楷書方正的形體,是區別於長縱形的篆書和橫扁形的隸書的重要特征。結構是指字形的安排和字中筆畫的組織,表現為字間空間的嚴謹。
(5)起伏較少,筆調和諧。
楷書筆畫線條雖有輕重變化,但筆調和結構自始至終追求和諧統一,行筆過程沒有跌宕的強烈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