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研究方法

三、田野調查及其要點

字體:16+-

民族誌的具體研究工作,主要通過田野調查工作來進行。在本節,筆者將介紹田野調查的主要概念及其大致的要點。

田野調查(field work)也可翻譯為田野工作、田野作業、實地調查等。其內涵是指學者麵對要研究的文化群體,對這些群體及其文化進行調查研究。[1]所謂田野,其本意是指遠離現代文明、發展相對緩慢的地點和地域,這些地方也是早期人類學家從事田野調查多選擇的地方。[2]但是,隨著民族誌研究對象的擴大,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城市地區的人群成為人類學家取樣的對象,所謂“田野”也就越來越沒有了鄉野、落後地區的意味,而多了許多實地、現場調查的意味。尤其從人類學田野調查相應主張的演變來看,何處是田野,曾經是一個困擾人類學研究者取樣的難題。

人類學研究剛興起的早期,許多人類學著作基本是白人學者跨越重洋,到遙遠的遠離歐美本土的原始部落所完成的獵奇之作。在當時的人類學家看來,蒙昧和野蠻的社會之所以如此值得研究,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地方保存了最原始的人類發展軌跡,是探索人類文化進程最好的取樣對象。對偏遠地區和野蠻之地的田野取樣要求如此推崇,以至於在20世紀前半期,有學者感歎在美國本土完成田野調查的學生畢業後想在美國一流的人類學係求職是十分困難的。[3]然而,隨著能讓學者去開展田野調查的蒙昧和野蠻的社會越來越少,田野調查的取樣必然麵臨著擴大的需要,農村社會、都市社會也逐漸開始成為人類學研究的取樣地域,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的研究範圍越來越像。

田野無處不在,這是田野調查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對於從事教育科學的研究者而言,教育現象是如此複雜而又多變的,需要人類學研究介入的比比皆是。現今的人類學研究所強調的田野調查,其重心在於對實地和現場調查的強調,盡管和以往相比,人類學研究不再以鄉野和邊遠地區調查為主,但是田野調查對研究者的要求卻一如既往地被繼承下來:研究者需在研究現場,與研究對象長期相處,直接觀察、了解被研究者的生活,搜集與之相關的資料,然後在後續分析中去描述、歸納研究對象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任何立誌於完成以上要求的研究,都能稱之為田野調查,田野調查的本質體現在對研究程序、方式和研究品質的要求,而不是體現在研究地域的選取上。也正因為這種對實地現場研究的堅持,使得田野調查成為人類學研究最重要的特征,以致目前學界普遍有共識:凡是從事人類學研究的學者,都必然會開展田野調查,沒有田野調查的研究不能稱之為人類學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