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慮的中國人

那些當官的

字體:16+-

中國曆史上,“官兒”或者說“當官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社會角色。因為長期以來中國是一個專製社會,官僚階級是影響力最大的階層。他們的心理,相當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的狀態。

官員的社會位置,是在一個中間的層級。從整體上,官員是皇帝和百姓之間的中間層級。具體某一個官員來說,他的下麵是更低級的官員或者百姓,上麵是更高級的官員或者皇帝。因為官員的心理,無非是“對上”的心理和“對下”的心理。而和官員有關的那些人的心理,也可以歸類為上級對官員的心理,和下層人員對官員的心理。

這裏簡單地對官員自己的心理,以及人們對官員的心理,做一個心理曆史的分析,更具體的,希望以後的研究者能更進一步仔細分析。

秦以後,中國的政治製度從整體上,可以用一個詞來說明,那就是“儒法相表裏”;這個儒法相表裏,其表麵主要是儒家,而裏麵實際上以法家為主。

多數官員在做官之前,學習的主要是儒家的經典。儒家對於人的基本期望,是希望人人都充滿愛心,樂於助人,有責任心。因此,儒家對官員的期望,是對上麵的君主,如同孩子對父母一樣敬重,這稱為“事君如事父”;對下麵的百姓,如父母對孩子一樣慈愛,這叫作“為民父母官”。

但是當這些人學有所成,進入了官僚體係後,他們會發現實際上官僚體係中的人,做事並不是這個原則。而是以利益原則為主導,對上麵要“逢迎諂媚”,因此古代有一個說法,說這些人是以“妾婦之道”對待上司或皇帝。對下麵,可以欺壓剝削,自己才能獲得足夠的利益。對百姓,他們絕不像父母,頂多像一個“白雪公主故事中的後媽”。

官員們的人生中,一般都會有一個很大的心理衝突。他們年輕的時候學習到了一種價值觀,但是他們卻發現人生中通用的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這便構成了他們最基本的心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