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毋庸置疑是一個盛產美男的時代。文有寫出《悼亡詩》的潘嶽,武有蘭陵王高肅,甚至《世說新語》都有專門的“容止”篇。或許不見得魏晉南北朝的水土孕育了那麽多美男,但魏晉南北朝絕對是曆史上對美男的記載最多的時代。潘嶽出門碰到他的擁護者“擲果盈車”,其人氣可見一斑,甚至比當今的許多明星也不遑多讓。好好一個俊美的衛玢愣是出門被看殺。北齊名將高長恭,每次打仗無奈長得太好看,對敵人沒啥震懾力,隻好每次打仗都戴一副猙獰的麵具。如此種種,稱得上“俊”“美”的美男在那個時代可說一抓一大把。
我想說的當然不僅僅局限於魏晉南北朝的美男們,但是這是一個導入點。為什麽那時的人們如此看中俊美的外表?心理曆史學課上朱建軍老師說過,這是因為那時士族寒門的區別,使這兩者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這使得士族子弟盡力保持一份士族的氣度,說通俗一點就是“範兒”,這份氣度就是“容止”的一部分。我覺得當門當戶對的士族子弟之間在身份地位上沒有什麽差別時,要想在一眾人中更奪目、更耀眼,士族男子就得開始注意儀表。於是士族男子各個剃須,敷粉,最後還得熏香。士族的風尚大抵上是要引領當時社會主流文化的,所以魏晉南北朝的人們崇尚“俊美”外表,同時也真正出了一大批美男。當然士族子弟不是成天塗脂抹粉,他們也好清談,這清談在我看來有點像現在的辯論,隻不過形式多樣,沒有固定論點,要求觀點新穎。這樣的清談能出席的都是有學識的人物,如果能在清談中侃侃而談,見解獨到,是一件多麽拉風的事啊,能掙得不少的崇拜與仰慕吧。這美修儀,喜清談都是奪人眼球、引人注目的,美男加才氣應該能造出不少名士吧。
從士族的美修儀與喜清談,我覺得我國的文化是一種外放的文化,這個看法是朱岩老師在比較中印文化時提出的,我認為非常在理。就單單說聲名遠播的“麵子文化”,已然把這種外放表現得淋漓盡致。“麵子”說白了就是要做給別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