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互助複習法的基本要義,我們在原有一些合作學習策略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套可行的教學程序。此程序可歸納為“小組組建、布置任務、互助複習、測驗評估”四個階段。至於它的具體展開過程,可以參考如下步驟。
(一)小組組建
分組也往往由教師決定,不能任由學生自己挑選,但也不排除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規模以2~6人為宜,一般不要超過6人。約翰遜等人曾建議初次嚐試的學生可以2人一組或3人一組,當學生們積累了一些這方麵的經驗時,再運用規模大一些的小組。在分組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學業成績、人際交往等方麵的異質性,盡量能夠優、差生組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過去的成績對全班學生進行排序,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編號。然後,教師再結合自己的判斷進行分組。分下來有多餘的同學,可以酌情插到某些小組中去。在選擇每組成員時,應做到各組間大體均衡,組內盡量滿足成員的異質性。每組的男女比例適當,學習成績好、中、差搭配,並兼顧家庭背景、個性特點等因素在組內的平衡。
(二)布置任務
在正式實施策略之前,教師親自設計複習材料,材料一般包括複習的範圍和要點、練習題、答案等。因學習結果的獨立性,教師必須通過複習材料提高學生的互賴性,特別是在小組剛剛組建之時,教師就得精心考慮如何分配材料,通過分配材料將學生置於一種“榮辱與共”的情境之中。
為了提高學生的互賴性,以使學生都積極複習、互幫互助、互相督促監督,達成複習目標,我們通常可以借鑒共同式所采用的分配材料的三種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分配角色以確保小組成員的互賴性。
(三)互助複習
學習始於教師麵向全班學生進行教學。在這一階段前,教師的任務是講解或介紹新教材,並激發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興趣。然後學生以事先編成的異質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教師發給每組有限的學習資源,一般是一份。每個小組的任務是要求組內所有成員掌握教師課堂上講過的內容及幫助同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