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九卷:雜草集 野花集

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結合是21世紀教育的主旋律[1]

字體:16+-

對於科學技術發展與倫理道德進步的關係曆來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是,社會道德的墮落是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他們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破壞了人與環境的平衡,現代化帶來了物欲的增長、人際關係的疏離和淡漠。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的苦難,使人們對科學技術到底給人類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提出了質疑。另一種觀點與此相反,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必然會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甚至是可以醫治社會弊端的靈丹妙藥。這兩種觀點的爭論在20世紀初最為激烈。20世紀50年代以後兩種觀點都有所修正。科學主義者和人文主義者都提倡科學和人文的結合。人們普遍認為,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麵給人類帶來可供享受的豐富的物質財富,極大地改善人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促進了社會的變革,從而促進了社會的民主和平等;另一方麵,它帶來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破壞、人的物欲增長、人與人對財富的爭奪而引發戰爭,科技不僅創造財富,同時製造殺人的武器。因而呼籲,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結成聯盟,共同克服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弊端,使科學技術真正造福於人類,並不斷地提高人們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育的本質就是提高人的素質。人的素質的核心就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但是,長期以來在教育中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有所失落。自然學科教育隻教給學生死的知識,不告訴學生科學的價值;人文社會學科教育隻教給學生空洞的道理,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更不會運用社會科學的知識去分析科學與社會的關係。社會大環境中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而造成的精神危機,更加衝淡了學校的人文教育。由此,有識之士無不呼喚人文教育的回歸,大聲疾呼對現行教育模式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