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後半葉出現了兩大重要教育思潮,不僅影響了20世紀50年,而且還將在21世紀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就是終身教育思潮和全民教育思潮。
20世紀60年代,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生產和生產方式的不斷變革,由此造成勞動變換、工人流動,於是,有識之士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一出現就受到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重視。正如《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所說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麽東西足以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技術革命所產生的後果相比擬。”又說:“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業和經濟進展的關係而言,不應培養青年人和成人從事一種特定的、終身不變的職業,而應培養他們有能力在各種專業中盡可能多地流動並永遠刺激他們自我學習和培訓自己的欲望。”這和100多年前馬克思講的,“大工業使下麵這一點成為生死攸關的問題:用適應於不斷變動的勞動需求而可以隨意支配的人員,來代替那些適應於資本的不斷變動的剝削的需要而處於後備狀態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貧窮人口;用那種把不同社會職能當作互相交替的活動方式的全麵發展的個人,來代替隻是承擔一種社會局部職能的局部個人”何其相似。簡言之,現代生產需要全麵發展的人,而這種全麵發展的人隻有不斷學習才能做到。這反映了現代先進生產的要求。
第二個思潮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民主運動的高漲,全民教育的思想早已提出來。1990年在泰國召開的世界全民教育大會把這一思潮推向一個**。會議發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和《滿足基本學習需要的行動綱領》,使全民教育成為各國政府的行為。《宣言》提出,“每一個人——無論他是兒童、青年還是成人——都應能獲益於旨在滿足其基本學習需要的受教育機會”。並特別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強調要“廣泛提供機會和促進平等”“擴大基礎教育的手段和範圍”,采取措施“減少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