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問我:“你是研究比較教育的,你說中小學教育中國的好還是美國的好?”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國情不同,文化傳統,包括教育傳統不同,因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同,很難說誰好誰壞。但是確有差異。依我的看法,各有長處,也各有不足。中國教育曆來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育的方式也主要是傳授式,重視考試,好的一麵是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不足的一麵是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不夠,因而學生缺乏問題意識,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性得不到很好發展。美國教育與我國相反,他們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處處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但不太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因而學生具有創造性,但基礎知識不夠牢固,特別是對一些不愛學習的學生放任自流,使得許多學生學習成績欠佳。如果把兩國的優點集中起來,那就比較圓滿了。
說實在的,我們對美國的教育理解得並不深入。許多教育代表團到美國去參觀,也隻是走馬觀花,看到一些表麵現象。因此回來後說法不一:有的說美國的教育好極了,他們重視發展學生個性;有的則說美國的教育糟透了,學生上課不像上課的樣子,雜亂無章。其實這些說法都有片麵性。美國中小學發展也是不平衡的,公立學校較一般,私立學校普遍較好。但不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都有一批要求很嚴格、水平很高的學校。這些好學校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另外,別看他們上課雜亂無章,其實是有計劃的,教師很重視教學設計。一般老師除了對所教的課程設計外,還要為每個學生設計他的學習,使他一學期下來能有所進步。
最近有位朋友送我一本書,是一位留美的中學生寫的,書名就叫《我在美國讀中學》。我本來以為是一般媒體炒作的書,因而隻想翻一翻。但翻了幾頁,卻放不下來了,於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真覺得收獲不小,使我比較深入地了解了美國中學是怎樣進行教學的。我去過美國五次,走訪的學校也不少,有較一般的學校,也有較好的、有名氣的學校,也到課堂裏聽過課,但總還是走馬觀花,並沒有能真正深入到他們的學校生活中。因此對美國的學校隻是一知半解,對他們如何教學更是一頭霧水,說不清楚。看了鞏昂同學寫的《我在美國讀中學》才比較了解了他們原來是這樣上課的。也許鞏昂讀的明尼蘇達中央中學是比較好的中學,但他們的這種探究式教學真使我羨慕不已。這種教學表麵看來有點亂,沒有傳授係統的基礎知識,但是學生通過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掌握的知識還少嗎?在這種興趣盎然的氣氛中自己收集資料、自己探索,他們獲得的知識還能不鞏固嗎?他們的個性和創新能力還能不發展嗎?我真有點佩服他們,竟然讓初中一年級的孩子了解達·芬奇、拉菲爾、莫奈、畢加索,而且理解他們的風格、欣賞他們的繪畫的美,真覺得難以理解。上個月我剛好到西班牙,參觀了畢加索的故居和畢加索博物館,看到畢加索每個時期的作品,才對畢加索有了初步了解,但鞏昂卻隻是一個13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