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學習型社會這個概念的是美國學者赫欽斯(R.H.Hutchins),1968年時任芝加哥大學校長的他出版了《學習型社會》(The Learning Society)這本書。此後,學習型社會的概念就在國際上流行。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學習型社會提出的背景。20世紀有兩大教育思潮對世界教育起了重大影響,一是終身教育思潮,二是全民教育思潮。我先來介紹一下這兩大思潮的由來和它們的影響。
(一)終身教育思潮
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又譯“終生教育”,主張教育應貫穿於人的一生,而不是一次就完成。終身教育一詞始見於1919年的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廣見於教育文獻。1965年12月,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爾·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巴黎召開的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大力提倡終身教育,並於1970年出版《終身教育引論》一書,對終身教育的背景、意義、目的、原則、內容和方法進行了係統論述。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從曆史和現實兩個視角對終身教育進行了全麵闡述。這兩個文件奠定了終身教育的理論基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推動下,終身教育在世界各國廣為傳播,成為20世紀後半葉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對終身教育的理解不一,較為普遍的認識是,終身教育乃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它包括了各個年齡階段的各種方式的教育,既有正規教育也有非正規教育,既有學校教育也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對終身教育的理解有一個發展過程,開始人們把它作為成人教育的同義詞,為成年從業人員因生產的不斷變革而進行的各種職業培訓,後來發展為惠及人的一生的各種教育形式和整個教育過程。《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最初,終身教育隻不過是應用於一種較舊的教育實踐即成人教育(並不是夜校)的一個新術語。後來,逐步地把這種教育思想應用於職業教育,隨後又涉及整個教育活動範圍內發展個性的各方麵,即智力的、情緒的、美感的、社會的和政治的修養。最後,到現在,終身教育這個概念,從個人和社會的觀點來看,已經包括整個教育過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