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聯讚科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
讚科夫是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他用了20年的時間開展了發展教學的實驗研究。他提出,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促進兒童的發展,要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他批評傳統教育嚴重落後於社會和生活需要:“在學校裏,我們很少思考,而更多的是背書。”很少培養學生創造性、獨立性和首創精神。
為了使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他提出了五個教學原則。
(1)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經常說“跳一跳,摘桃子”,也是這個意思。教學沒有難度,學生不需努力,就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2)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教學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的教學,有些內容學生早已掌握,教師還在細嚼慢咽地講,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就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3)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讚科夫認為,理論知識是掌握各種技能的基礎。他觀察到,一年級的小學生就能掌握許多抽象的概念,理解事物之間的某種聯係。他認為,隻有抽象思維才能更深刻,更接近事物的本質,隻有從抽象過渡到具體,才能更完整地認識那個具體事物,認識它與周圍事物之間的具體聯係。
(4)使學生理解教學過程的原則。讚科夫要求教師必須使學生理解教學活動的內容和過程。教師不僅應該讓學生知道學什麽,還要讓學生明白應該怎樣學。
(5)使全班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他認為,對於所謂差生更加需要花大力氣,在他們的發展上下功夫,不是隻增加他們的操作性練習。我們對於學習差的學生往往讓他們多做題、多練習,卻忽視了在他們的發展上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