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才培養的方式,現在議論很多,其中一個問題是要不要提前培養超常兒童。對此,有人讚成,認為可以早出人才;有人反對,認為兒童生下來差別是很小的,設置超常班有失公平。筆者的意見是,兒童的智力是有差異的,特別是智力的結構會有差異。有的學生邏輯思維比較強,有的學生形象思維比較好,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教育應該為不同的兒童提供最適合的學習條件和環境。這就是筆者經常說的,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觀察、研究每個學生,發現其特點和特長,因材施教。但是學生幼年時期的智力確實差別不大,智力超常的是極少數,因此不宜過早地確定誰是超常兒童,不要人為地把兒童分成三六九等。我們應該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過程中發現智力在某一方麵超常的兒童,提供條件,逐漸培養,到了高中階段在提供學生多種選擇中使他們的才能脫穎而出。可以設置一些超常班,但不宜過早,也不宜過多。並非隻有超常班才能培養天才,普通班中隻要把選擇權還給學生,同樣能夠湧現出天才。
最近還有一個熱點問題是“虎媽”引起的東西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之爭。有人宣揚中國式的傳統教育優於西方教育。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誤導。我們且不說“虎媽”提倡的教育方式是否可取,如果仔細讀讀“虎媽”寫的那本書,我們就會發現,“虎媽”的教育並非隻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雖然她確實寫到中國文化傳統與西方文化傳統有許多不同,但其整個教育過程中滲透著美國教育方式,她女兒的音樂教師都是西方人,並非中國人,更何況她的教育是在美國那樣的大環境中進行的。其實東西方教育各有優缺點,應該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我國主張嚴格要求,打好基礎;西方強調學生自由發展,培養創造性思維。打好基礎、培養創造性思維兩者在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兩者結合起來,一定能創造出高質量的教育。我國現在的教育已經陷入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泥沼,再不能盲目地自滿了。有人說我們學習西方的教育理念太多了,今天該反思了。其實“真經”並未學到,反思也隻是淺薄的。因此,我們隻有把別人的“真經”學透了,才能真正地反思,才能真正地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