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為中心的特征鮮明,這一方麵給予了學習者較多自主權和自控權,另一方麵也要求學生對學習承擔更大的責任。學習者如果要更好地發揮自主權和自控力,首先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具備完成以下活動的能力(Sheerin,1997):
(1)製訂並在必要的情況下調整個人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自行確定學習方案和計劃。如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是先閱讀學習材料再通過練習檢驗閱讀效果;還是先完成練習,再根據練習情況進行重點突出的閱讀。
(3)判斷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是否符合學習目標。如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學生要決定同一主題下,從網絡或從教師處獲取的學習材料,哪一個能幫助自己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
(4)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內容。
(5)選擇或自我設計學習活動方式並執行學習活動。如學習者在了解了學習活動過程和要求並明確了自己怎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之後,可承擔哪些任務,如何形成成果等。
(6)選擇和決定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討論、對話和協商等的時間和具體方式。
(7)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進程,並監控學習活動實施情況。
(8)調整態度、動機等情感因素,以較好的狀態投入學習。
(9)督促自己按照教學安排和要求完成作業或作品,並按時提交。
(10)主動進行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反饋,了解自己學習的水平。
計劃、實施、評估等是自主學習者需要完成的重要活動,因此如果教師希望學生能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就要注意培養學習者完成以上活動的能力。
培養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習者自身為主體,通過學習過程循序漸進地形成,這是學習者自己發展形成的,而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教學活動中,通常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麵來培養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習者明確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學習的最終目的,這是學習者製訂具體學習目標的依據。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學習比沒有目的的學習效果好得多。培養學習者善於拓寬信息渠道、掌握獲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材料等方麵具備更高的自由度和選擇麵。提供機會讓學習者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共同探討學習方法、交流學習體會和分享學習材料,學會在必要的情況下相互幫助。培養學習者學會與他人交流情感、偏愛,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尋求適當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