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

後記

字體:16+-

當從一位教材的應用者,“轉型”為教材的編寫者、研究者,進而涉足融合信息技術的教材——電子教材,我近年來似乎一直處於奔跑和跳躍狀態。也許正因如此,當決定要停下步子寫這本書時,我仍然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因為無論哪一個方麵:教材、教學、教育技術,對我而言似乎都積澱不足。盡管頭腦中好像有著不少的想法、觀點,但顯得雜亂無章、缺乏頭緒,要把它們抓住並固化到紙麵上成為一本有價值的書稿,並沒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

然而我終於動手了,把自己“按”在電腦桌前,一邊搜腸刮肚,一邊敲擊鍵盤,努力地把這些飛舞的思緒加工成字符呈現在屏幕上。我沒敢對自己提出過高的期望,因為雖然對教材、教學尚可說是一知半解,但教育技術方麵的知識我卻儲備不足。雖然自己一直是電腦“發燒友”,甚至早年還編寫過數據庫教材,但終究不是“科班”出身,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這“水”越來越深。然而我還是硬著頭皮寫下去,一方麵是想對自己有個交代,畢竟在這個領域的“海灘”上流連非止一日,如果都不曾留下幾個淺淺的足印,拾幾個貝殼串成珠鏈,顯然說不過去;另一方麵也想著,國內外學者大都缺乏對基礎教育教材的研究興趣,而教材的數字化變革方麵,相關的研究更是寥寥,不夠係統。因此也存有一個念頭,假如這些文字對這個斷層能起到一點填補作用,那無疑是個意外的驚喜。

寫東西像“生產”一樣,是個充滿希望卻又是非常痛苦的過程,所不同的是前者尚無建樹,後者已孕育成形。好在我不是從零起步,近幾年陸續發表的文章和一些總結性成果、研究數據,為這本書奠定了基礎,然後順理成章地構建出大體框架。因為涉及的內容比較寬泛,有些自己有所浸潤的領域尚能下筆如有神,內容也比較翔實;有些則不然,我常常恍惚感覺屏幕上方擬好的標題,變成一份考卷上的問答題,而自己能夠回答的答案非常有限,或者不全麵,或者不到位,總之是得不了高分。所幸這是“開卷考試”,於是停下來去查閱相關的書籍、文獻,學習之後再結合自己的實踐和思考,加以提煉,去回應這個問題。隻是電子教材作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新事物,能夠參考的文獻往往非常有限,免不了要吃些“苦頭”。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