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教材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因此其設計、開發特別需要加強科研,並及時通過實驗檢驗和完善,並不斷提煉開發機製。概括而言:在科研中開發,在開發中實驗,在實驗中檢驗,在檢驗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筆者認為,電子教材在設計和開發時應注意以下一些方麵。
(一)準確把握電子教材的價值和功能定位
理想的電子教材不隻是用於閱讀的資料手冊、活動手冊,也不隻是一個視聽播放器。對學生而言,它是能促進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生、交互式學習、探究性學習,促進深度學習、高效學習的綜合性學習工具;對教師而言,它努力把技術能夠勝任(甚至完成得更好)的一些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性知識和技能的任務承擔下來,幫教師減輕單調重複性任務的工作量,讓教師發揮技術難以替代的更高層次的作用,使課堂教學的起點更高,效益更好。
(二)教育技術理論引領,形成開發合力
一些電子教材品質不高,根源在於教育被技術所引領,這與技術為教育服務的初衷相違背。電子教材的開發需要教育技術專家、學科專家、教材專家、編程技術人員等多方通力合作。要讓這個成員複雜的開發團隊保持方向一致,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需要教育技術理論作引領。隻有在科學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遵循教育規律,把技術融合到教育之中,才可能開發出真正切合教學需求的高質量電子教材。
(三)切合教學目標,有的放矢
電子教材是為教學服務的,具有育人功能。因此在開發時要有明確、準確的目標意識,做到有的放矢。要避免漫無目的,或目標偏離。
考慮到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和效率,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參照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適當微調,比如能更好地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