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紙質教材限於篇幅,在編寫時力求精練,避免信息的重複和低效。帶來的問題是如果學生理解起來存在困難,將完全依賴教師進行課堂講授。編寫者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也沒有太多的擔憂,然而卻給教師很大的負擔,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發揮也受到限製。
電子教材在容量上被極大地“解放”,即便如此也要求有“精品意識”,除了精選最典型最有效的知識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在單元章、節、頁麵中信息容量的合理配置問題,既不能超出學生的信息加工水平,又要有合理的信息冗餘。
冗餘是信息論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冗餘信息指用於表達所傳遞的信息內容但又是多餘或重複的信息。冗餘信息不同於幹擾信息,幹擾信息是不表達所傳遞的信息的信息。在信息傳遞過程中,通常要保護有適度的冗餘信息,以提高信息傳遞的抗幹擾性,保證信息盡可能準確到位地傳遞給信息接受者。在電子教材中,針對同樣的知識內容,如果學生理解起來存在困難,並考慮到學生學習的不同風格特點,可采用多種表達方式,比如從文本、圖片、聲音、動畫、視頻、講解、人機交互探究等方式中選擇兩種或更多,組合起來進行呈現,可能降低學生理解掌握的難度。雖然表麵上信息的效率降低了,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當然,對於難度不大、非常淺顯的學習內容,采用信息冗餘就沒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