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教材中理想的人機交互能帶給學生“陪伴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越是低年齡段的學生,這種交互的作用越大。
(一)缺乏交互
一些電子教材由於缺乏交互,“人”與“機”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相互脫離的兩端。電子教材仍隻是內容的承載體,被動地被學生使用,卻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陪伴者、指導者。
(二)淺層交互
有的電子教材設置的交互停留在較低層次,實現的是淺層交互。比如隻是對鏈接的內容進行跳轉,或者對學生所做的客觀題型提供正確與否的評判,給出正確答案。這樣的交互難以讓學生覺得“解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練習反饋為例,如果能對學生不能正確解答的題,“分析”其出錯情況給出相應提示,引導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答案。甚至對學生做錯的題型或內容,提供同類題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交互的層次顯然更深,效果也必然更好。
(三)過度交互
有些電子教材注重人機交互,但也存在交互過度的情況。一些簡單的內容沒有必要設置成交互和探究,畢竟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主要是學習間接經驗的過程,多數內容更適合讓學生直接把握結論,應用結論解決問題。過度交互給人以“殺雞用宰牛刀”之感,反而降低學習效率,並無謂地增加開發成本。
另外,有些交互未必需要技術手段,學生麵對麵的溝通交流探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