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費者行為學

第四節 從眾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字體:16+-

一、從眾的含義

所謂從眾是指個體的觀念與行為由於受到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趨向於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現象。從眾行為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行為現象。在消費領域中表現為消費者自覺或不自覺地跟從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以保護自身行為與多數人行為的一致性,從而避免個人行為上的矛盾和衝突。這種個人因群體影響而遵照大多數人消費行為方式進行消費就是從眾消費行為。

[延伸閱讀10-3]

阿希現象

“阿希現象”是研究從眾現象的經典心理學實驗,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設計實施的。所謂從眾,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實驗就是研究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違心地進行明顯錯誤的判斷。

阿希請大學生們自願做他的被試者。實驗前他告訴大學生們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視覺情況,當某個來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的時候,他發現已經有5個人先坐在那裏了,他隻能坐在第6個位置上。事實上他不知道,其他5個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試者(即所謂的“托兒”)。

阿希要大家做一個非常容易的判斷——比較線段的長度。他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讓大家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畫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等長。判斷總共進行了18次。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常人是很容易做出正確判斷的。

然而,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5個假被試者開始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答案。於是被試者開始迷惑了,他是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還是說出一個和其他人一樣但自己心裏認為不正確的答案呢?

結果顯示,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沒有從眾,他們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一般認為女性的從眾傾向要高於男性,但從實驗結果來看,男女在從眾性上並沒有顯著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