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服務貿易(第2版)

第四節 現代經濟理論與服務貿易

字體:16+-

一、規模經濟與不完全競爭理論

(一)規模經濟與不完全競爭理論的基本原理

除古典貿易理論之外,對國際貿易原因提出的新解釋主要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新貿易理論”,其主要貢獻者是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新貿易理論”在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和世界市場的不完全競爭的基礎之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增長迅速的工業國之間的產業內貿易進行了解釋。

與古典貿易理論不同,新貿易理論有以下兩個假設條件:一是假設企業生產具有規模經濟;二是假設國際市場的競爭是不完全的。目前學術界對於服務規模經濟與不完全競爭的研究,多數是從生產者服務角度進行的。所謂規模經濟是指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市場需求量會隨著價格的下跌而增加。這就說明企業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商品的單位成本而占據競爭的優勢地位。

具體來講,在企業參與國際貿易之前,企業麵對的是國內有限的市場和有限的需求,由於需求有限使得產量受到限製,從而使得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價格不得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後,其麵對的是國際大市場,需求的增加會使得企業降低成本進而降低價格,最終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如果追求規模經濟,會導致產品在一個行業或產業內排他性增強,先進入的企業則可以通過逐步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形成單位產品的成本優勢,進而在價格方麵取得優勢。這是一種憑借規模經濟所取得的市場勢力或者說市場控製能力。此外,根據瓊·羅賓遜的觀點,雖然在理論上我們經常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但是在現實中,大多數的市場是不完全競爭的。因為任何企業都希望憑借某種優勢,獲得對市場價格的操縱權和控製權,而獲得壟斷或控製權的有效方法是生產差異產品。從消費者的角度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他們不僅會追求單個消費品消費數量的增加,以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同時還在多種同類產品的供應中,選擇最適合本人消費偏好的產品來提高自己的福利水平。因此一個國家內封閉經濟的條件下,不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規模經濟排除了企業自由進入某些部門的可能性;二是差異產品意味著企業追求控製產品價格的可能性。這兩個方麵都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競爭市場的要求。但是在一國市場範圍內,追求規模經濟效果和追求產品差異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原因是規模經濟要求生產大規模的同質的產品進而使得產品成本和價格下降;而對差異產品的追求又要求生產小批量、異質的產品。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開展國際貿易。因為國際貿易可以使得批量生產的產品分布在不同的國家的市場上,最終使得每個國家的產品都成為小批量的且有差異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