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類專業導論

一、金融學的發展

字體:16+-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金融學隻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金融學研究所用的方法與當時的經濟學研究方法基本相同,采用供需均衡分析方法,以定性的思維推理和語言描述為主,沒有精致的數量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華爾街第一次革命”,馬柯維茨的資產組合選擇理論為現代金融理論的定量化發展指明了方向。莫迪格利安尼-米勒的M-M定理,由經濟學中的完全競爭市場發展出來的“無套利”方法成為現代金融的基本方法。這些理論是現代金融理論的重要支柱,也是金融學在研究方法上完全從經濟學獨立出來的裏程碑。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套利定價模型(APT)的發表,標誌著分析型的現代金融和財務理論開始走向成熟。

1973年,作為“華爾街第二次革命”,布萊克和舒爾斯推導出期權定價公式,為金融工具定價提供了第一件有用的武器,它是金融工程化進程的一個裏程碑。20世紀80年代,達萊·達菲等人從理論上證明了金融創新和金融工程的合理性,為金融創新和金融工程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對提高社會資本資源配置效率有重要意義。由金融工程作為技術支持的金融創新活動不僅能夠轉移價值,而且通過增加金融市場的完全性和提高市場效率而實際地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