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潛移默化教育影響下,女兒從小就懂得寬容別人,和小夥伴在一起玩耍,產生矛盾後大多是她退讓,用息事寧人的態度平息矛盾,化解“危機”。依依是個明理的孩子,隻要認識到自己錯了,她也總是會真誠地道歉。而倘若別人做了對不起她的事,她也是非常注重對方對自己的致歉態度。隻要對方及時向她道歉,說上一聲對不起,她就會原諒人家,很快就忘了人家對她的傷害。
可是,並不是所有傷害過她的人,都會如她那樣及時道歉,所以女兒經常在受過傷害之後,又為人家不來道歉而再次苦惱和傷心。她不理解,做錯了事怎麽能不道歉呢?記得第一次因為被傷害卻又沒有收到歉意的事,發生在2002年的4月30日。
“五一”長假,我到北京參加一個文學研討會,妻子則帶上五歲半的女兒,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小住。每次回老家,孩子都很快樂,因為鄉下有廣闊的原野,又有那麽多同齡的小朋友,她可以無所顧忌地和小夥伴們一起在田野裏奔跑,玩各種遊戲。
因為回爺爺家的頻率很高,依依有了一幫“鐵哥們”。隻要她一回去,這些孩子必定來找她玩。其中比她大兩歲的小男孩曲偉建,就住在爺爺家隔壁,和她在一起玩的時間最多,兩個人吃了飯就湊到一起。有時候女兒還沒起床,曲偉建就來叫她了。
依依和鄉村小夥伴在一起
好花不常開。
這次兩個人不知道因為什麽鬧了別扭,玩了一會兒就誰也不理誰了。女兒賭氣回了爺爺家,悶悶地吃完飯就一個人看電視了。奶奶問她,外麵還很亮堂,為什麽不出去玩一會兒。她搖搖頭說,在外麵玩沒意思。可是,奶奶看到她分明總在往窗外看,好像在等誰。於是奶奶就走到大門外張望,想看看誰會來找她的小孫女。就在這時,奶奶看到曲偉建蹲在大門口。她趕緊招呼他進屋,可曲偉建一聽依依奶奶和他打招呼,“嗖”地站了起來,飛快地跑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