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軻是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成為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被尊稱為孟子。他的思想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他的成長與其母仉氏是分不開的。
孟母姓仉,生卒年及事跡均不詳。孟子三歲時喪父,從小由母親撫養、教育。仉氏非常慈祥,但很有見識,對教育子女也有獨到的見解。《列女傳》《韓詩外傳》等古籍中記載了不少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子還隻有幾歲的時候,有一天和母親待在屋裏,正好碰上鄰家殺豬,聽到豬叫聲,孟子便眨著大眼睛好奇地問媽媽:“那是什麽在叫啊?”
孟母看著兒子天真的樣子笑了,便隨口逗孟子說:“是殺豬,煮肉給你吃啊!”
話一說完,孟母便後悔了,這樣隨口騙孩子,那不是在教孩子撒謊嗎?想想自己懷著孟子時,為了使孩子出生後做人能正直,肉切得不方正都不肯吃,座位擺得不正都不肯坐,現在自己卻來騙孩子,那不是將過去的功夫都毀掉了嗎?想到這裏,她就真的出去買肉給孟子吃了。
孟母意識到小孩子性格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她決定選擇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以利於孩子的成長,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帶著孟子最早住在一塊墓地附近,墓地經常很熱鬧,送葬的人來來往往、吹吹打打,每天都有人在墓地裏挖坑。孟子天天在墓地周圍玩耍,覺得每天這麽多人忙碌真好玩,於是他也學著他們的樣子挖坑堆小墳墓,嘴裏還念念有詞。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為有學問的人,覺得墓地這個環境不利於孟子成長,決心搬家。她選中了市鎮,認為市鎮人多事多,可以開闊孟子的視野。盡管搬一次家不容易,她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搬到了市鎮。可是,市鎮上每天都有許多商人小販叫賣、推銷他們的產品,日子一久,孟子也學著商人擔個小擔叫賣起來。孟母見狀自言自語道:“這也不是我兒子該住的地方啊!”於是她又準備搬家,最後選在一所學校附近住了下來。學校裏都是讀書人,孟子天天和那些知書達禮的學生接觸,經常聽到他們的讀書聲,便非常羨慕,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在家裏做見麵時行禮這樣的遊戲了。孟母高興地說:“這才是我兒子可以長期住下去的地方啊!”孟母這種注意環境影響的做法,對孟子以後刻苦學習發揮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