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清朝道光進士。同治年間,他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曆任兩江及直隸總督。因他生前曾統率湘軍,鎮壓太平軍,百年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從“勳高柱石”的“古今完人”,到“漢奸劊子手”,褒貶不一。但是,無論是誰,都對他的學問和才能,特別是教子的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
曾國藩教子的許多經驗集中地反映在《曾文正公家訓》一書中,這本書收集了他寫給兩個兒子的三百三十多封家信。概覽全書,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教子有許多經驗值得後人學習與借鑒。
第一,對於子孫隻求讀書明理,不求做官發財。
曾國藩在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九月給次子紀鴻的信中說:“凡人多望子孫成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他反複告誡兒子:“銀錢田產,最易長驕氣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斷不可買田,爾兄弟努力讀書,決不怕沒飯吃。”同時,他要求兒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讀書的時候一定要“熟讀而深思之,略作劄記,以誌所得,以著所疑”。這樣,他就感到很高興了,“夜得甘寢,此外別無所求矣”。曾國藩重權在握,地位顯赫,卻不要求兒子成龍成鳳,深怕兒子成為“衙內”式的花花公子。他教育兒子讀書明理,戒奢華,習勤奮,這種“愛之以其道”的精神是很有眼光的。
第二,絕不允許子女謀求特殊化,要戒驕戒奢。
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十一月初五,曾國藩在給兒子紀澤的信中說:“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後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輿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於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於傲矣……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皆戒之,至囑至囑。”意思是告誡兒子戒驕戒奢。奢與傲是世家子弟最容易犯的毛病,不一定穿著華貴的衣服、吃著精美的食品才是奢侈,皮袍呢褂到處都是,習慣於仆人隨從鞍前馬後就是奢侈;嘲笑質樸的鄉下人,對雇工大呼小叫就是傲氣。京城的子弟變壞,沒有不是從驕奢開始的,所以希望孩子們千萬要戒驕戒奢。曾國藩對兒子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他對兒子“靠先輩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的思想進行了嚴厲批評,並告誡兒子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對於女兒和新嫁進門的媳婦,曾國藩也要求她們不要因為是富貴子女就不樂於操勞,一定要經常下廚房做飯,紡紗織布,不要懶惰。他還告誡家人,在家門外掛匾,不能寫“侯府”“相府”等字樣,不要有官家風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七月,曾國藩的次子紀鴻回鄉參加科舉考試,他料到自己官爵顯赫,兒子到省城後難免會遇到巴結討好的小人,於是及時寫信教育兒子考完試之後馬上回來。他還要求兒子對人要恭謙,交友要謹慎。曾國藩的這種教子思想是很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