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一個課題即“經濟轉型中的中小學德育”,是我一個朋友、北京師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陳會昌先生主持的。他在調查中發現一個問題,全國70%以上的中小學老師對學生持否定意見,95%的老師認為今天的孩子不比過去,認為現在的孩子身上表現出自私、自我中心、高消費、不聽話、沒有理想等問題。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傾向——如何評價孩子。對孩子是否存在偏見,大人與孩子的對話態度、內容或形式都可能會受到影響。當前在中小學校園,老師對孩子是批評得多,鼓勵得少。調查發現,隻有三分之一的班主任能夠經常鼓勵學生,被鼓勵的學生80%是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班隊幹部;一部分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由此可見,大多數孩子較少得到老師的鼓勵,尤其是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訓斥。
父母對孩子也是這樣。當孩子考試後,一公布成績,一看成績不好,家家戶戶都大呼小叫:“你怎麽學的,你好東西都吃哪去啦!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這樣將來就是掃大街的料!”孩子一犯錯闖禍,大人就說:“像你這樣的將來就隻能進監獄了!”
我有一個習慣,特別喜歡跟孩子聊天。我在北京經常到學校跟孩子聊天,當然我對學校提出一個要求,就是校長老師要回避。一次,我在北京一所小學五年級的班裏,老師剛走,孩子們就熱鬧起來了。孩子問:“叔叔,你知道我們老師有多凶嗎?”我說:“不知道。”他告訴我:“我們老師滿臉舊社會,總是陰著臉。”另一個孩子說:“我們老師特愛發火,一發起火來就五官錯位,緊急集合。”
我一聽特別驚訝,“五官錯位,緊急集合”,成年人誰能用這八個字來描繪一個人發怒的表情呢?但今天的孩子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