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孩子的責任心淡漠是讓父母頭痛的一個問題。孩子沒有責任心,油瓶倒了也不扶,這樣的孩子怎能讓人放心?
有一位學者在家裏的書房門檻處放了一把雞毛撣子,然後逐一將兒女們叫進書房。兒女們都無一例外地越過雞毛撣子徑直進入書房,最後,學者叫夫人進來,夫人進書房前,首先彎腰拾起了雞毛撣子。學者這時說話了:“孩子們,為什麽你們就看不見雞毛撣子?為什麽你們的媽媽就能看得見它?”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孩子們不是眼睛有毛病,而是沒有責任心。孩子的責任心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養的。
孩子缺失責任心的問題其實是大人造成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很常見:孩子到了學校後發現筆、書本沒帶,後麵跟著一個老人,說:“是我忘帶了,不是我孫子不好,是我不好。”如此這般,孩子還有什麽責任心呢?
許多父母都有一個讓孩子逃避責任的陋習。當小孩子摔跤了,大人哄孩子:“哎呀,都是這地板的錯”,“這樹怎麽這麽討厭,把我孩子碰倒了”。這樣的父母遇事就替孩子辯護、搶擔責任、大包大攬。
再看看孩子闖了禍時有些父母的處理方式。他們把孩子叫過來,問是你幹的不是?孩子說是。父母說給人賠禮道歉。然後父母就讓孩子回家寫作業。孩子回家學習了,父母則留下來當人質,賠禮道歉,上醫院、打官司,怎麽都行。但是,父母們沒有想過,這樣的處理方式隻會讓孩子覺得傷害了別人說聲對不起就沒事了,何談責任心呢?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就是仁愛的開始,愛心的萌芽);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這就是他總結出的“仁、義、禮、智”,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人的基本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