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
要想成為一個善於批判性地思考的人,就需要對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斷提問。孩子需要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才會對身邊的很多東西產生疑問,並在提問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問題的答案。
從1歲多開始,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自我意識的萌芽,大部分孩子就會成天纏著大人問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很多問題在大人眼裏都是很“弱智”或者很古怪的問題。而他們最喜歡問的就是“為什麽”。無論孩子問的問題多麽幼稚或者可笑,作為家長,我們都需要認真對待他們的提問,嗬護孩子的好奇心。對於學齡前後的孩子,我們還需要盡可能引導他們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2.引導孩子積極參與討論
無論成人還是孩子,我們總是好奇為什麽有人要做出這樣的事情,為什麽有人會保持這樣的看法等,而解釋和理由就為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提供了答案。一個人是否有主見,主要的標誌就是看他能否找到充分的論據來支持他的看法或者判斷。經常跟別人一起討論問題,可以啟發自己的思路,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的情況,讓自己不斷質疑別人的觀點,不斷向對方提問,不斷批判性地思考。
家長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同樣需要利用各種機會,互相討論各種話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討論。每一次討論,孩子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提問和思考的能力。
3.鼓勵孩子敢於挑戰權威
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尤其是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很容易把老師看成絕對的權威。在他們心目中,老師說什麽都是對的,老師做什麽都是好的,因此,老師的話一定得聽,老師的要求一定得執行。如果孩子缺少挑戰權威的勇氣,當老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出過分的舉動時,他們就不會反抗,隻能忍氣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