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

聖母,為什麽一直抱著自己的孩子

字體:16+-

今天家庭教育中情感的欠缺,很有可能就是明日家庭災難、社會危機的因由。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有一天當我突然意識到時,好像開啟了對一個世界的理解力。

快樂的首要來源是嗅覺、觸覺和聽覺。從一出生,嬰兒就能夠識別父母的聲音,並且會更加喜歡自己父母的聲音。對嬰兒來說,被滿懷慈愛地抱著,便是對他們發展最好的刺激,甚至比哺乳的效果還要好。聖母瑪利亞懷抱嬰兒的肖像,已經成為人類文化中的一個圖標,這其實絕對不是出於偶然。躺在母親或父親安全溫暖的懷抱裏,嬰兒的肌肉可以放鬆,呼吸可以加深。另外,父母溫柔地輕拍和輕輕地搖晃,可以驅除嬰兒的緊張。研究者發現,嬰兒和母親的心率是同步的,如果母親的情緒處於放鬆和穩定的狀態,嬰兒也會如此。通過觸摸和安撫,母親的自主神經係統可以有效地和嬰兒的神經係統進行交流。當我們的身體被擁抱時,我們知道有其他人在支持自己。在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e)的電影《觸摸》(Touching)中,有一個場麵形象地傳達了觸摸的效果:在精神病院中,有一個煩躁不安、情緒狂癲的病人,在同一個精神病醫師見麵,當精神病醫師伸出手來,握住精神病人的手,以此傳達他對對方的關注時,這位精神病人似乎突然安靜下來,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精神病醫師的臉上,並同他交流起來。這種由接觸而帶來的深層次滿足,依然是成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當某人痛失親人時,我們會給對方一個擁抱以示安慰,伴侶之間通過性接觸進行溝通,以及人們通過按摩來釋放日常生活中的壓力。[1]

我深信這樣的情感生活比任何養育兒女的經驗與生活都重要。我們必須正視中國家庭生活中情感的欠缺,目前最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家庭教育麵臨的最大問題,是農村大量的留守兒童交給爺爺奶奶、交給親戚、交給熟人來撫養,孩子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在城市裏,很多的父母出於各種原因,下班後不能及時回到家中,回到孩子身邊。今天兒童教育的缺失就會變成明天家庭的災難,變成社會所麵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