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進共和:日記所見政權更替時期親曆者的心路曆程

尾聲

字體:16+-

在一片紛紛擾擾中,暫時恢複了平靜的大江南北迎來新的一年。民國二年元旦,日記主人們的紀年依然五花八門,或沿用宣統紀年,或標注清帝退位後年份,或隻寫幹支,即使改從民國紀年者,也有改用新曆和仍然舊曆的不同,反映了各自對於民國的態度有別,仿佛政權鼎革時期人心向背千差萬別的縮影。過去的兩年間,恰是中國曆史上的帝製末歲與共和紀元,尤其是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3月10日的150天,中國真正經曆了二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帝製進入共和時代。君主立憲究竟是清王朝乃至整個帝製的救命丹還是催命符,官紳內部意見截然相反,至於共和是否合乎中國的國情時勢,朝野內外,南北東西,更是各執一端,莫衷一是。革命來臨,上下求變心切,人心所向,望風披靡,帝製的大廈轟然倒塌。可是舊時代未能圓滿解決的國體或政體難題,還將留待新時代人們繼續爭論不休乃至爭鬥不止。不過一年時間,二次革命就由口說付諸刀劍。隻是再度經曆血與火的洗禮,已經感到厭倦的國人依然無法確定國體政體。

從帝製到共和,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大變動。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之中,這樣的變動屈指可數。麵對意料之中卻似突如其來的驚濤駭浪,不管政見新舊,態度緩急,年齡大小,地位高下,親曆者都會覺得力不從心,不能把握自我,掌控前景,或多或少有些忐忑,因而好看天相,卜吉凶。而最難以捉摸的新事物,就是沒有皇帝的新製度。無論稱為國體還是政體,這些關乎國本的體製都來自域外。之所以難以取舍,是因為相互關聯的兩點,其一,是否適合於當時中國的國情;其二,能否解決救亡圖存和富強振興的難題。細讀親曆者的日記,不難發現,政見各異的人們對於革命的結局或有所寄望,或心懷不滿,寄望的目的不同,不滿的緣由有別,盡管大都努力或不得不設法進入新時代,對於民國卻滿意度甚低,以致慨歎不如清代。就此而論,辛亥革命雖然創建了民國,卻遠未大功告成,潘多拉之盒打開,釋放出來的精靈在中華大地上持續展開角逐爭鬥,從而導致政權興替的大戲將一幕幕輪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