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修訂版)

二、醫療資源的社會化

字體:16+-

醫療資源不僅指醫療技術,還包括醫療人員和醫療設施及醫學教育。在清代江南,在醫學水平日趨發展的同時,還出現了醫療資源社會化不斷加深的發展態勢,即醫療隊伍不斷擴大,醫療知識漸趨普及,醫療設施逐漸增多。這方麵的表現,除了前麵揭示的官方和社會救療設施和舉措日漸增多、民間自我醫療十分盛行等現象外,主要還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一)醫藥知識的普及

清代江南文化教育相對發達,藏書豐富,印刷出版業空前繁榮,識字率也較以往有所提高。這就為醫藥知識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準備了必要的基礎,特別是印刷業的發達,使各種醫書廣泛流傳成為可能。長期以來,醫是一種世代相傳的技藝,一些有效醫療手段同武術一樣常常秘不對外,於是產生了種種醫學秘籍、武林秘籍。在清代江南,這類醫學秘籍仍然存在,但大多已成為某些人利用世人這一心理借以取重的手段。比如,晚清的費伯雄在校刻一部據稱是秘本書時說:

或曰:宋有異僧者,寓杭之千佛寺,去時遺一囊,寺僧啟之,得是書,秘不欲傳。今尚有能世其術者。餘曰:唯唯否否,夫方技之書,類多托於畸人異士隱僻怪誕者,流神其說以炫人耳目。是書苟宋時人所作也,不應有棉花瘡雲雲……今春手錄定本,不敢自秘,爰授之手民以永厥傳。[62]

對這類醫書,當時的一些醫家認為有可取之處,往往會校正刊行。如:

《囊秘喉書》一帙,無卷數,俞養浩先生得之某氏。(光緒)辛醜冬,喉症盛行,迄於明年之夏,先生施藥之外,謀刊是書,以廣治法。 因其文義舛謬,方名怪特,一似鈴醫所為,爰命景華重加厘訂。[63]

當時,刊刻醫書已成為官府和社會開展疫病救療的重要舉措之一,一些醫家或善人往往將簡便有效的醫方刊刻分送,以補鄉間偏僻之處醫療資源的不足。比如,乾隆時,常州的“王君某善醫,其治藥精最於他醫,病飲者多愈,求之日益眾。乃悉采古方,傳以自所製合和諸良藥,以應求者。複以方名部分之詳列引,使梓行於世,而請餘序……王君之書,懸藥以待病,病者揣而自求之,得大凡耳”[64]。又如,蘇州著名善人謝庭蕙,在道光年間,“承其先誌,孳孳不倦。患窮鄉僻壤不能求醫藥,心竊憫之,因集古傳良方,試之有效者,輯為二卷行世”[65]。“人試之輒驗,以故不脛而走,數年間,翻刻至四五處,同治遞有坿益,君亦隨時續輯,積十年又成帙。鹹豐壬子冬,並前書合刊之曰《良方集腋合璧》”[66]。在清代,一些比較重要的醫籍往往一刻再刻。比如,吳瑭的《溫疫條辨》有44個刻本,王士雄的《溫熱經緯》曾22次付梓,戴天章的《廣瘟疫論》和《瘟疫明辨》[67]分別刊行20和23次。[68]而且印數還不在少數,如慈溪的童寄梅,“好刻醫書,如《達生編》、《驗方雜編》,摹印萬餘本,行於人間”[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