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高中作為實施綜合化中等教育的場所,要實現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與升學教育的高度綜合統一,首先就表現在課程設置的綜合化上。在現實操作中,綜合高中教育的課程體係多是“拚盤式”的簡單疊加,即綜合高中教育=升學預備教育+就業預備教育,相應地設置兩類課程,兩類課程缺乏有效整合,學生要學習的課程門類增多,學業負擔重,學習成效差。職業高中的優勢特色不明顯,導致綜合高中的學生在文化素養上不如普通高中的學生,在專業技能訓練上又不及職業高中的學生,缺乏就業能力。到2009年,經濟發達地區的由職業高中演變而成的綜合高中,基本上處於全麵停辦或銳減狀態。
我國綜合高中所采用的常見的課程設置與課程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6]。
第一種,“直接分流”模式,即普高班與職高班從高一開始分流,雖是綜合高中的辦學模式,但相當於一校兩製,兩類學生和兩類課程基本沒有交叉融合。
第二種,“2+1”模式,即前兩年以實施普通高中教育為主,適當增開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課程,按普通高中計劃授完高中課程後參加全省高中會考,待高二會考結束後實行兩類教育的分流。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別按普高、職高的培養目標及其相應要求,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這是我國綜合高中的主要模式。
第三種,“1+2”模式,即在高中入學後第一年按普通高中培養方案進行,並適當進行職業思想的指引,待到高二根據學生的需要與意願分流,分別實施對口高考授課與職業教育。
第四種,“普職分段相加”模式,其中有“2+2”“3+1”“2.5+1.5”“2.5+0.5+1.0”“2.5+2”等多種形式,學生高中會考合格後,進行一定年限的職業技術教育,獲得相應的證書與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