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性別化發展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性別角色獲得與發展的基礎。男女之間遺傳基因的差異在於男性具有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而女性則有兩個X染色體。由於性別染色體導致了個體畢生的生物機理差異。同時,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雖然同時存在於男女兩性的體內,但是二者在男女兩性的體內的分布則是不均等的。性激素對於性行為和攻擊行為會產生影響。此外腦是行為的主要調節器官,男性的下丘腦控製著相對穩定的垂體激素分泌,而女性的下丘腦則控製著垂體周期性地分泌激素。以第一性征、第二性征為代表的差異以及男女在大腦機能、內分泌機能方麵的差異成為其他影響因素的基礎。這些都影響著幼兒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他人的反應,而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他人的反應又反過來影響著性別角色的社會化。
(二)家庭環境
社會所提供的性別角色模式決定了父母對不同性別子女的撫育方式。孩子還沒有出生,父母就按照社會所流行的性別角色價值觀對孩子的性別抱有一定的期望,例如現在很多家庭都還抱有生男孩的期望。等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又從孩子的名字、衣著、玩具等方麵進一步區分了男、女角色。不僅如此,父母還對不同性別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期望。他們要求男孩要勇敢、獨立,而要求女孩要溫柔、乖巧。父母的態度強化了幼兒關於性別角色的初步印象,使得幼兒更有意識地將這種印象加以鞏固和深化,具有了“刻板”的性質。
(三)大眾媒體
大眾媒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強化幼兒的性別角色差異。它們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影響巨大,是傳播性別角色觀念的有效途徑。通過觀看電影、電視,閱讀報紙、雜誌等,人們看到其塑造的男性角色大都剛強穩健,女性角色大都多情溫順。這必然也會影響到男、女幼兒對性別角色的模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