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外傷
1.皮膚擦傷
幼兒奔跑、跳躍、追逐時,很容易跌倒蹭破皮膚,造成皮膚擦傷,尤其夏季更為常見。蹭破皮膚後,應先觀察幼兒傷口的深淺和汙染程度。若傷口較淺,僅蹭破表皮,沒有出血,隻需將傷口處的泥沙清洗幹淨;若傷口較深,有出血,說明傷口已涉及真皮層。此時應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清潔傷口,再用碘酒自傷口內向外消毒,然後使用酒精脫碘,處理後如不再出血,不用包紮;若出血較多,傷情較重,加壓包紮後送往醫院治療。
2.刺傷
帶刺的花木、木屑、竹屑刺入皮膚,可造成刺傷。刺傷時疼痛劇烈。
若竹刺、木刺未完全紮入皮膚,尚有一部分暴露在外麵,應立即取出。具體做法是:先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清洗傷口,然後用消過毒的鑷子或針順著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拔、挑出來,不應有殘留,擠出瘀血,再用酒精消毒傷口。
若刺完全紮入皮膚或指甲,難以拔除,應送醫院處理。
3.切割傷
幼兒削鉛筆、做剪紙或觸摸摔破的玻璃器皿,都可能出現手或皮膚被劃破的現象,造成切割傷。
出現切割傷時,傷口較整齊,出血量較多。具體處理辦法是:先用無菌紗布按壓傷口止血。然後沿著傷口用75%的酒精由內向外消毒,最後敷上無菌紗布,用繃帶包紮。
若為玻璃器皿紮傷,應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用鑷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後加壓包紮。
4.鈍挫傷
幼兒玩沙包時,沙包擊中皮膚;或身體撞擊在堅硬圓滑的物體上,皮膚未破,傷處發青發腫,出現內部出血,造成鈍挫傷。
處理辦法:
第一,不宜揉搓傷處,宜局部冷敷止血。一天後改為熱敷,改善傷處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瘀血吸收,減輕表麵腫脹。
第二,用七厘散或活血止痛散調敷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