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攝影作品反映程度方麵的評價,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麵。
1.反映的完整性評價
反映的完整性評價,首先要求作品相對完整地拍到被攝主體。這裏的拍到,要求被攝主體相對完整,比較清晰地在畫麵裏得到再現,這是技術方麵的標準。此外,反映的完整性評價還要求攝影作品在結合標題或者文字說明後,能基本反映出記錄目標的“5個W”(即:when、where、who、what、why)。
雖然新聞攝影作品可以借助文字說明來進行表述,但是,攝影的主要功能是形象再現。“以形象說話”才是攝影的本位。
《中國攝影》編輯部主任李波說:“攝影畫麵要有信息量。”這是對“反映的完整性”的另一種表述。所謂信息量,一般可以理解為:通過畫麵裏的圖像,使受眾對畫麵所反映的新聞對象有更多了解。新聞攝影作品應在有限的平麵裏,盡可能清晰、明了地體現所反映新聞對象的“5個W”。當然,“5個W”都通過形象來表明或暗示的可能性並不太大,不過,以形象語言來表現5個“W”中的“who”(誰)、“what”(做什麽)、“why”(為什麽),卻是新聞攝影作品經常可以到達的形象語言表述的境界。
2.反映的感人程度評價
形象感人,或者形象具有感染性,是新聞攝影作品反映程度獲得肯定的一項重要標準。形象越感人,或者說形象越具有感染性,新聞攝影作品的評價就越高。
對形象感人的評價,從內涵上看與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五項標準”中“瞬間動人”這一項相類似。舉一個例子,法國攝影家富蘭克·福尼爾拍攝的《奧瑪伊拉的痛苦》,反映的是一位被死神召喚的、浸泡於火山災難廢墟**裏的女孩。這幅作品令人難以忘懷的,是畫麵中女孩那雙能刺入讀者靈魂深處的大眼睛,這雙夾雜著哀求、呼救、絕望的大眼睛使受眾震撼,這幅獲得1986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大獎的作品,讓受眾對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有了刻骨銘心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