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全稱巴西聯邦共和國,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巴西原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宣布獨立。由於有著長期的殖民曆史,巴西人種十分複雜,約有55%的居民為白種人,近40%為混血種人,文化多元。巴西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導致教育發展也十分不均衡。如東南部經濟最發達的聖保羅,10歲以上人口中94%的能讀寫,而東北部的阿拉格阿斯(Alagoas)僅有68%。巴西的學前教育也反映了多元文化,各地區發展極不平衡。
(一)巴西學前教育曆史沿革
1.學前教育的開拓時代(1896~1973年)
巴西的第一所幼兒園於1896年在聖保羅建立的。同年,幼師培訓也開始進行。1896-1921年,在裏約熱內盧設立了下列3個機構:(1)巴西兒童保護和救助機構,它的任務主要是爭取有關兒童保護方麵的立法,並開設和管理產婦醫院、日托中心和幼兒園。但因為受到資源不足的限製,諸多項目並未展開。(2)坎普斯薩利司斯幼兒園,它建立於1909年,是當時一所比較典型的幼兒園。(3)巴西兒童部,主要發布與巴西兒童境況有關的信息。
在20世紀30年代工業化廣泛開展以前,大多數巴西兒童沒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學前教育。1932年,公共教育部的相關官員在頒布的報告裏並沒有提到學前教育。1933年,巴西學前教育機構有421所,接受教育的兒童有25582名,教師有837名。1935年,在聖保羅僅有3所公立的兒童中心,全部設在工廠密集地區。
1940年以後,巴西政府開始直接介入學前教育事業。1940年,巴西國家兒童部設立。它隸屬於教育部,學前教育開始成為公共教育的組成部分。兒童部一直致力於協調與孕期、兒童期和青年期有關的活動,還開展保育、營養、預防接種和保健。1970年,它的各項職能為巴西母親——兒童保護協調組織(Coordination of Mother-Child Protection)接替,1973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