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聽從國家召喚
“昨天擇水而居,今天因水而去……最後的麥子半青半黃,最後的麥子相擁而泣”,這是詩人馬淑琴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壯舉的感慨。34.5萬群眾為了“一庫清水北上”,拋家舍業,背井離鄉。何肇勝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對於何肇勝來說,離開祖輩生活的故鄉好像並不是多麽悲傷的事情。兩個多月前,當他又一次坐上汽車,遷離河南省淅川縣丹江畔的老家時,這位75歲的老人沒有流淚,甚至沒有流露出一點不舍的表情——至少,在他的記憶裏是這樣的。
“這都是為了國家。”他笑著,仿佛在描述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哪有個人的小利益不服從國家大利益的?”
為了服從這個“大利益”,他的大半輩子都在遷徙。按照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規劃,從1959年開始,何肇勝先填寫誌願移民去了青海,幾年後,又按照組織安排返回河南老家,其後再南下湖北荊門,後又返鄉。這一回,他第三次離開家鄉,和鎮上的幾千名移民一起,搬遷到了500公裏外的河南輝縣市常村鎮。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2011年9月21日報道《為國家讓路》,作者:付雁南)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你對何肇勝的選擇怎麽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能會麵臨同樣的問題:當國家需要我們付出時,我們怎麽辦?我們準備聽從國家的召喚嗎?
悅讀明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能否富強,取決於我們每個人的行動、奮鬥。想當年,吏治敗壞,國民孱弱,偉大的中華民族被譏為“東亞病夫”。到而今,東方的睡獅醒來了,我們不但是體育大國,而且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每個中國人都可以昂首麵向世人,“東方健兒”取代了“東亞病夫”。中國能有今天的強大,一方麵,是我們走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麵,是因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每一個人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艱苦的奮鬥和巨大的心血、智慧。正是因為有了赤誠愛國的錢學森精神、“愛拚才會贏”的中國女排精神、永不言棄的張海迪精神以及“最美司機”吳斌等平凡中國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偉大的人性,我們的國家才如此生機勃勃、繁榮向上。過去有人說:“中國不會亡,有我。”今天我們說:“中國一定強,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