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圖13-49)印,此二字對篆刻者來說,可能是一個難題,因為兩個字筆畫都是少而單調。但經白石老人排列處理,竟有了奇妙的章法。“白石”兩字的兩個方口,呈上下、大小錯落排列,使兩個字的重心有了變化。而“白”三畫的間距也不平均,“日”上的一豎一撇似篆似隸,與“白”字一長橫各有穿插之妙,這一撇即起了隔開兩字方口橫線條的作用,又在左下方的大塊留空處,增添了靈動之感。白石老人在如何刻印上頗多真知灼見,他一向主張印章的空白是開拓意境,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調動欣賞者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對待碑帖、工具書上的篆字,要攝其精神,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加以改造獨創。“石”之一橫一撇,都與邊平行,一取斜勢,一取弧線,既破了直線平行的僵直感,又使全印橫平豎直的布局,顯出平中有奇,靜中有動的境界來。這方印,可算是白石朱文留空的代表作。
圖13-49
白石刻印純用大刀闊斧的單刀衝刻,追求痛快淋漓,反對做作修飾。他曾有詩雲:“做摹蝕削可愁人,與世相違我輩能;快劍斬蛇成死物,昆刀截玉露泥痕。”[20]我們從他這方彪悍淩厲、縱橫揮灑的作品中,是可以感受他的那種刀筆縱橫的風姿的。
圖13-50
“八硯樓”(圖13-50)印是一方齋館印,許多收藏家常好以本人收藏的文物精品顏其齋室名,如“二百蘭亭齋”“二十八將軍齋”“十鍾山房”“萬印樓”“二弩精舍”“寶晉齋”等。此印“八”字隻兩筆,大膽留紅之效果,比起趙之謙的“二金蝶堂”,並不遜色。下半部有九根垂筆,由於在長短、尖銳、間距等方麵加以變化,故無雷同呆板之感。線條間的並筆,避免了瑣碎之敝,呈現出一種欹斜剝落的奇趣。
自明清後,篆刻藝術異彩紛呈,形勢變化多樣,或求古或求趣,上溯秦漢者有,取法明清者亦有,但都無出曆代篆刻風格之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