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文化是從校園文化衍生而來的。校園文化指向的是高校,我國校園文化概念的提出並不像國外那麽早,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才開始出現關於校園文化的研究。
進入21世紀,國內關於中小學教育階段的學校文化研究開始掀起熱潮,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很多學校開始關注學校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為進一步開展學校文化建設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這些研究成果集中研究了學校文化的含義、構成、功能、建設過程等。
近些年來,隨著其價值和功能被不斷地挖掘和認識,幼兒園文化才真正受到幼兒園園長、教師和相關從業者的關注,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縱向有機組成部分。事實上,在這麽多年的幼兒園課程改革過程中,不少幼兒園在建設園本課程時,對辦園目標、理念、園風等也進行了梳理和提升。這一過程本質上就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過程,隻是當時尚未明確使用“文化”一詞。
幼兒園文化是一種亞文化。關於文化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與理解。美國人種學家兼社會學家克拉克洪通過對100多位權威人士的著作進行歸納分析,認為“文化”就是通過符號取得和傳達的外顯和內隱的行為方式,構成人類群體各不相同的成就;文化的核心是經過曆史選擇的傳統觀念,以及依附於傳統觀念的價值標準。文化是社會不同群體行為的產物,也是影響個人行為的因素。幼兒園文化是一所幼兒園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價值觀念及承載這些價值觀念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包括幼兒園大多數成員共同遵循的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範等。
幼兒園的文化如同空氣一樣,讓人無時無處不感受到它的存在。室內外的物質環境,教師的行為舉止、教態,教師的書麵計劃和教學記錄,教師之間交流、討論的內容和方式,甚至幼兒說話的音量、語調等,這些具體的“人為現象”都能反映出幼兒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