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出版物流管理

任務一 認清出版物流的內涵和特征

字體:16+-

任務思考

結合你對“出版”和“物流”概念的理解,談一談“出版物流”的含義,並思考與一般物流相比,出版物流具有什麽特點。

任務分析

出版物流是出版業所有物流的統稱,其物流的主體是包括圖書、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所有出版物,而出版物這一商品對上市時間要求很高、貶值較快,因此出版物流與一般物流相比,既有相通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西澤修教授出版了一本名為《流通費》的書,闡釋了商品流通過程中“所不為人知的第三利潤源”,從此,“物流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的提法便逐漸傳播開來。物流觀念及其經營行為的變革,在製造業、運輸業、批發零售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引入了物流的概念,並使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出版物流”的概念在我國圖書發行界開始流行。近年來,隨著出版業的體製改革以及出版市場的發展,我國的出版物流也初見規模,形成了以國有批發和零售企業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多條流通渠道、多種購銷形式並存的流通體係。從原來的小規模、人工操作、附屬於主業的“二等公民”到成為社店控製成本、增加核心競爭力的籌碼,我國的出版物流實現了實質性的轉變。2003年後,出版物流中心的建設如火如荼,呈現出規模化發展的趨勢。

一、出版的定義

“出版”一詞,在英語中為publication,來源於古拉丁語publicattus。據考證,“出版”一詞在中國出現於近代。出版與印刷術的發明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先有印刷術後有出版。所謂版,在中國古代,是指上麵刻有文字或圖形以供印刷的木片。用雕版印刷的書籍,稱雕版書。中國早在五代時就有刻印板、鏤板,宋代有開板、刻板、雕版(在古代“板”通“版”)等詞,但未曾出現“出版”一詞。有的學者認為,“出版”一詞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日本傳入我國的。日本在18世紀50年代已出現了“出版”一詞。如果用概括的說法,出版就是選擇作品複製發行。我國古代表示出版行為的詞語有“上梓”“梓行”“刊行”“開版”“板印”等。日本最初使用“出板”一詞,西方近代活版印刷術傳入日本後,開始把“出板”寫作“出版”,並正式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中國人最先運用“出版”這個被日本人使用的漢字詞,見於梁啟超1899年在日本寫作的《自由書》。另據王益先生考證,黃遵憲在《日本國誌》的《學術誌》中最先使用了“出版”一詞。該書出版的時間大致是在1890年或1895年,比梁啟超的應用早4年或9年。這一考證證明“出版”一詞在中國更早就被使用。今天我們所說的“出版”一詞,通常是指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軟件等的編輯(製作)、印刷(複錄)和傳播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