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

字體:16+-

托馬斯·弗朗西斯·卡特

同時也顯然可見,私人刻印書籍亦逐漸發達,散布及於全國。關於這種私家刻印的記錄載述,雖然僅有留存到今的宋板書內印有名號的紙幅可憑,但從這些紙幅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偶然的和不相連貫的材料,例如詩人陳起[1],同時也是書估[2]。臨安的尹氏和建安的餘氏,世代刻書,書幅有印記可憑。建安在福建省,和朱熹的生地相近。福建建安餘氏在宋代以前已經刊板印書,一直繼續到明代[3],達四百多年之久。餘氏世業相傳,在舊宋板書幅中保留著他們好幾代人的姓名;也可以順便一說,他們所刊刻的經籍,是我們圖書館中所藏最精美的版本。在1265至1275年間,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後不過幾年,曾敕令封閉餘氏書坊,這個敕令曾載入元史。但這個禁令一定維持得並不長,因為建安餘氏所刻的書仍繼續刊行,又有一百多年之久。

讀者自然要問,這種私人書坊刻印些什麽書呢?看起來,最愛好的題材有經傳、注釋以及曆史,情形和政府官刻書局一樣。中國人對於寫有或印有字跡的紙,過去和現在都抱有一種神聖之感。這種感情,使人們敬惜字紙[4],以撿拾廢紙以免沾汙作為一種善行;而在刻印任何書時,自必考慮以最有價值和最高貴的書籍為限。不過,現在有證據,說明宋朝初年就有印賣新狀元賦[5]的事例。此外還有地方誌書的刊刻,從現存舊版地方誌的數字看,當時印行的數量可能很大[6]。到了宋末,刊印文籍的範圍繼續擴大,包括各種關於農藝和植物的著作以及詩文集。

宋板書因為稀(原文為“希”,編者注)見,因之就很名貴,但在歐洲和遠東各重要的圖書館中,都藏有少數宋板書。中國最近曾把公私所藏的名貴古籍,輯集影印,全書共有二千一百卷(譯者按:即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從根據宋元舊版影印的三百餘卷中,我們很可以對於那一個時期書坊最流行的文籍品種,有一個很好的橫麵的概觀。那個時期的起訖,在西方相當於威廉征服者的入侵英吉利,英國封建領主的強迫英王約翰頒行《大憲章》,以及參加十字軍的王公為了爭奪耶路撒冷聖陵,與薩拉定(Saladin)的長期戰爭。印行的書類以史書占首位,其次為著名論文家、經傳注釋家、詩人和哲學家的作品的輯集。輯集卷帙浩繁,每種都包括許多卷。此外也刊行了一些當時的關於農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