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簡牘檢署考

字體:16+-

王國維

書契[1]之用,自刻畫始。金石[2]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為後先,而以竹木之用為最廣。竹木之用,亦未識始於何時。以見於載籍[3]者言之,則用竹者曰“冊”,《書·金滕》“史乃冊祝”;《洛誥》“王命作冊逸祝冊”[4];《顧命》“命作冊度”[5]。“冊”字或假“鞭策”之“策”字為之。《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既夕禮》“書遣於策”;《周禮·內史》“凡命諸侯及公卿大夫,皆策命之”;《左傳》“滅不告敗,克不告勝,不書於策”;又“名藏在諸侯之策”是也。曰“簡”。《詩·小雅》“畏此簡書”;《左傳》“執簡以往”;《王製》“太史執簡記”是也。

本文節選自《簡牘檢署考》,王國維著。萬安倫、龐明慧據《簡牘檢署考》上虞羅氏《雲窗叢刊》本點校。

【導讀】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浙江海寧人。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受到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將中西哲學、美學思想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係,後又研究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王國維在教育、文學、史學、古文字等方麵的成就,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珍貴的學術遺產。

王國維所處的時代,是中國近、現代相交的時代,也是一個考古大發現的時代,深埋於地下的金石甲骨、簡牘、敦煌文書等文獻和文物,逐漸展現在世人麵前,而這正是開展深入研究的絕好條件。在王國維看來,簡牘等文獻的發掘,讓傳統證史走向綜合運用的道路,史學研究者可以將金石、甲骨、簡牘等綜合信息應用於經史考證、古代文化等領域的研究。

王國維曾在《古史新證·總論》中說:“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馴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麵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這就是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紙上之材料”指的即是曆史文獻,“地下之新材料”即出土文物,二者綜合運用、相互印證,就是“二重證據法”。而選文來源的著作《簡牘檢署考》就是“二重證據法”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