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曆史變化是循環的,倒退的,還是進化的?這是中國古代曆史觀念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中,以曆史循環論和樸素的進化觀尤其具有代表性。
曆史循環論是戰國時期的陰陽家提出來的。陰陽家接過了西周末年、春秋時期出現的陰陽五行說的形式,灌注了唯心主義的神秘內容,把樸素的唯物主義的四時、五行說,蛻變為唯心主義的五德終始說。陰陽家的著作大多佚失,《漢書·藝文誌》著錄了戰國晚期這一學派的有關論著目錄,而《呂氏春秋·應同》則保留了比較完整的五德終始說的內容,可以引為例證[98]。其文曰: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按照這個理論,每一個朝代的興起,上天都將發出預告,而受命的帝王將按這一預告來判斷與這一朝代的“德”,即土、木、金、火、水五德中的相應位置。而五德循環,終而複始,一個一個的朝代就這樣興亡更迭。
五德終始說不僅迎合各諸侯的政治需要,而且在秦皇朝統一後受到特別的推重。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於是急法,久者不赦。”[100]這可以看作是五德終始說自戰國中期以來所獲得的最“輝煌”的地位。秦始皇為了證明自己是符合水德,乃尚黑,不惜使整個朝堂上黑壓壓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