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秘史》及其他
中華民族的曆史發展一再證明:多民族曆史的演進,反映在史學上是史學之民族內容的不斷豐富。元朝統治者固然重視本民族的曆史以及元皇朝政治統治的曆史,同時也重視遼、金、宋三朝的曆史,這顯示出了元朝政治上的博大胸懷和對多民族曆史的新認識。元朝統治者的現實的民族政策同他們對多民族國家曆史的認識存在著並不完全一致的地方,這盡管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但這種不完全一致的地方至少也是元朝統治不能長期穩定存在的原因之一。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典製史巨著《文獻通考》和“《通鑒》學”的力作;地理書和關於中外交通的撰述,也有新的成就。
這裏,先從《蒙古秘史》說起。
《蒙古秘史》十二卷,含正集十卷,續集二卷,共二百八十二節。原文是用畏兀兒體蒙古文寫成,蒙文名稱是《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或作《脫卜察顏》《脫必赤顏》)。明初有漢文譯本行世,書名為《元朝秘史》,後收入《永樂大典》。此後,蒙古文原本遂佚,作者佚名。通常認為,據此書書末所記“既聚大會,於子年之七月……書畢矣”來看,它當撰成於窩闊台(斡歌歹)十二年[1],作者當是成吉思汗、窩闊台同時代人。
《蒙古秘史》是中國史學上第一部比較全麵地記載蒙古族的起源、發展、社會生活、軍事征服活動和文化麵貌的曆史著作。它記事起於成吉思汗第二十二代遠祖,迄於窩闊台十二年,前後約五百年左右史事,而尤詳於成吉思汗事跡。全書內容次第大致是:卷一主要記蒙古族起源和成吉思汗家族世係及蒙古族的社會情況;卷二至卷十一主要記成吉思汗的活動、功業;卷十二記窩闊台事跡。《蒙古秘史》反映了13世紀中期以前蒙古族的曆史進程以及與此相關的北方民族關係的變化。從今天的認識來看,它通過寫成吉思汗家族的繁衍,寫出了蒙古族的發展、強大,也寫出了蒙古族社會的婚姻關係、財產關係、階級關係,及軍事、政治製度的建立。如寫孛端察兒兄弟等通過擄掠他族,“至此有馬群,家資,隸民,奴婢而居焉”[2]。寫成吉思汗娶妻,頗帶傳奇色彩。寫他被三蔑乞惕圍追,曆盡曲折、磨難而終手脫險,直至被立為“罕”(卷二、卷三)。寫他的軍事活動,而以寫征服乃蠻部最有聲色,其間還交織著寫他與劄木合合作的形成和破裂,寫到了1206年“斡難河源”的大會,“建九斿之白纛,奉成吉思合罕以罕號”,“整飭蒙古之百姓”,建置“蒙古國之千戶官,凡九十五之千戶官”,嘉獎有功者(卷四至卷八)。寫到了成吉思汗建立和完善軍事、政治製度(卷九、卷十),以及他同窩闊台的大規模軍事征服活動,以及窩闊台對自己的“益四事焉,作四過焉”的總結(卷一一、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