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隨感錄

不理解現在,就不能解釋過去[1]

字體:16+-

乍看起來,當代中國人似乎對“曆史”懷著一種普遍的興趣。然而,深入反思又使我們注意到一些完全相反的現象。我們看到,在當代中國文學界和影視界,大部分曆史劇的編導都缺乏自覺的曆史意識,他們編導編寫出來的曆史劇觸目所見的都是王公貴族、後宮嬪妃之間的計謀權術、鉤心鬥角、同室操戈、宮闈政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有這些傳統觀念與我們今天的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主導性價值都是相衝突的。這些曆史劇不僅不能為當今的生活提供引導性的價值,反而充當了阻礙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發展的消極的思想台柱。

曆史意識的關鍵是對當代生活本質的正確理解

什麽是“曆史意識”呢?曆史意識並不是指一個人對曆史素材、曆史掌故、曆史細節的熟悉程度,而在於對現在生活本質的先行的、正確的理解。我們這裏所說的“先行的、正確的理解”就是在研究曆史之前,先要領悟當代生活的本質。那麽,究竟什麽是當代生活的本質呢?市場經濟和現代化構成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本質,而市場經濟和現代化所蘊含的客觀的價值導向——民主政治、個性自由、基本人權、社會公正等就是我們提倡的主導價值。如關於包公、海瑞、狄仁傑等的故事,就是以反對特權、維護社會公正為主導性價值的曆史劇,就具有特別的意義。這類曆史劇的問世,在客觀上表明,曆史意識在當今中國的思想文化界並沒有消失。

這樣看來,曆史意識的座右銘應是“不理解現在,就不能解釋過去”。曆史意識的重心永遠在當代。當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的時候,他表達出來的正是這種自覺的曆史意識。

曆史意識啟示我們,當一個研究者還沒有對當代生活的本質加以把握之前,就匆匆忙忙地撲向過去,試圖做出自己的解釋,這樣的解釋肯定是失敗的。因為確定某個曆史事件、曆史問題和曆史經驗是否有意義,其判斷標準就隱藏在當代的思想意識和客觀的價值觀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