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與道[1]
要說上海這幾年的變化,真可以說是非常之大的。我想,許多人大概都有如下的感受:過去非常熟悉的地方,隔了一年半載,就變得完全認不出來了;昔日十分幽靜的小街突然變成了集市貿易的中心;以前簡陋破爛的棚屋也突然被裝潢漂亮的高層建築所取代。這種感覺的反差是如此之強烈,以至於一些常以“老上海”自詡的人也開始迷路了。無論是原來就居住在上海市區的人,還是來自於國內其他地方或世界各國的人,都開始以新的眼光來打量上海了。
有形的路
毋庸諱言,最能使我們感受到上海的滄桑巨變的,大概是上海馬路的改造與變遷。據說,上海過去大大小小一共有1424條馬路,新中國成立30年來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和大量流動人口,尤其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族的湧入,隨著各種車輛,尤其是出租車的大量增加,“行路難”幾乎成了困擾上海人的最突出的問題。於是,全麵改造上海的馬路,尤其是那些車輛走不動的“瓶頸”,成了上海大變樣的序曲。近年來,人們發現,許多過去顯得十分逼仄的馬路被大大地拓寬了;許多從未聽說過的新馬路產生了;高架公路、內環線、外環線奇跡般地湧現出來;地鐵和輕軌也在人們的睡夢中悄悄地向前延伸著;在市郊,新型的、全封閉的高速公路的開通縮短了上海和周邊地區的距離。盡管修路給市民們的生活和上下班帶來了諸多不便,然而,市民們對這一切都表示理解。事實上,誰都明白,沒有這些暫時的不便,如何能換來新的交通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出現呢?
過去,上海人常說:路歸路,橋歸橋。現在,他們突然發現,這個說法其實是十分荒謬的。路和橋難道是可以分離的嗎?有哪一座橋不連著路,不是路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呢?又有哪一條長長的公路或鐵路能夠完全與橋分離開來呢?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路是特殊的橋,而橋則是特殊的路。特別是高架路,不同時也是橋梁嗎?難道近年來奇跡般以聳立起來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和數不清的立交橋、人行天橋不也正是特殊的路嗎?其實,不僅橋的修建就是路的修建,還有近年來愈益令人注目的機場、碼頭、車站的擴展與修建,不也正是在修建特殊的路——陸路、水路和空中之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