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或新聞報道時,“相敬如賓”這個成語常常會映入我們的眼簾。即使是在日常的閑談中,這個成語也是經常出現的。人們用它來說明這樣的道理,即夫妻之間應該相互敬重,就像主人對待賓客一樣友好和熱情。眾所周知,“相敬如賓”這一成語見於《後漢書·龐公傳》,後來,《三角誌·魏書·常林傳》和明代柯丹邱的《荊釵記》都沿用了這個成語。漸漸地,這個成語便成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讚揚良好的夫妻關係的口頭禪。
然而,細細想來,用“相敬如賓”這個成語來形容夫妻關係,未免顯得悖理。誠然,夫妻之間應該相互敬重,但如果敬重到像互待賓客一樣,豈不有矯揉造作之嫌!人所共知,中國人對待賓客常常是熱情的和友好的,中華民族也為此而獲得了“禮儀之邦”的美名。然而,這種熱情和友好更多地是出於禮貌上的考慮,否則中國人就不會有“人情薄如紙”“人一走,茶就涼”這類說法了。也就是說,乍看起來,賓主之間的關係是友好的、熱情的,實際上卻是禮節性的、冷淡的、疏遠的。即使不僅從禮貌上,而且能從內心深處善待陌生的賓客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和賓客之間實際上存在著相當疏遠的關係,或至少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正如賓館裏掛出來的“賓至如歸”的牌子反而使人產生一種疏離感一樣,用“相敬如賓”的成語來讚揚夫妻之間的和睦同樣會給人留下一種滑稽的印象。
其實,從現代社會的眼光來看,夫妻之間關係的最本質的基礎是感情,這是一種特殊的異性之間的感情。在男女雙方戀愛時,這種感情常常帶有強烈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色彩,因而被稱為“愛情”。然而,在不少文學家的筆下,結婚成了愛情的墳墓。這種看法顯得過於簡單。實際上,結婚不過是用現實主義的感情取代了戀愛中的理想主義的和浪漫主義的感情。不管感情起了什麽樣的變化,但它還是存在著的,如果把這個基礎也抽掉了,那婚姻也就死亡了。所以,離婚的必要條件是男女雙方感情上的破裂。盡管婚姻包含著多於感情的其他因素,但感情是否破裂對於婚姻來說,卻是根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