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主義立場出發,門羅認為美學應打破傳統單一哲學美學的格局,使美學走向實證化、經驗化,以解決傳統美學所無法解決的許多經驗性的藝術和審美問題,並且根據所研究的問題和領域的不同,提出建立美學學科的三個主要分支,即審美形態學、審美心理學和審美價值學。
門羅說:“美學作為一門經驗科學,它的研究領域主要由下麵兩組現象組成,一組包括藝術的(繪畫、詩歌、舞蹈、建築、交響樂等)或其他類型的產品、形式或作品,另一組包括與藝術作品有關的人類活動,如:外在的和內在的行為和經驗方式、技巧,對刺激的反應,創造、生產和表演藝術的活動,還有領會、使用、欣賞、評價、管理、教學諸如此類的活動。第一組現象,即藝術作品的形式,屬於審美形態學研究的範圍;第二組現象則屬於審美心理學的研究範圍”[1],而“旨在研究藝術的價值或無價值的審美價值學,則趨向於把注意力集中在上述兩個領域之間,時而涉及藝術作品,時而涉及藝術作品對於個體產生的不同影響”。②概而言之,審美形態學研究激起審美經驗的審美客體(藝術作品)的形式和結構,審美心理學則研究審美主體的創造與鑒賞等行為與經驗特征;審美價值學界於兩者之間,研究審美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係。
應當承認,門羅對美學學科的這種新的劃分本身是有道理的,是對20世紀以來美學研究的新發展從學科建設角度所做的總結和概括,對於推動美學研究的深化是一個重要貢獻。事實上,到他提出這三門分支學科時,西方還未出現成熟的審美形態學和審美價值學,因此,他的主張也是對未來美學發展的設想與展望,是富有啟發性的。但是,這種劃分首先把哲學美學排除在美學領域之外,實際上也就把美學的主體部分取消了,使美學完全經驗化、實用化、工具化了。其次,這種三分法,無論哪一種都建立在主體的審美經驗基礎上,以對審美經驗的客觀描述為依據,而人的審美經驗又依賴於主體的自然(非社會的)屬性,這樣,三門分支學科又統一於唯心主義的經驗自然主義之上。下麵分別作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