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1卷 古希臘羅馬美學

第四節 文學藝術

字體:16+-

整個希臘化—羅馬時期,文學藝術依然是繁榮的,盡管其成就與古典時期無法比擬。

一 雕塑

希臘雕塑經過古典時期發展的高峰,到希臘化時期,其中心轉向小亞細亞西部和愛琴海的部分島嶼。成為強烈對比的是,雕塑中莊嚴崇高的氣氛漸趨淡薄,世俗化的傾向則有所發展。但在某些傑出的作品中,依然保持著古典時期大氣磅礴的氣象。如公元前2世紀時薩莫色雷斯的《尼凱女神像》,舉世聞名的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等。當時的帕加馬王國是希臘化時期重要的藝術中心。阿塔羅斯一世為紀念多次打敗入侵的高盧人,聘請一批第一流的希臘雕刻家、建築師製作紀念性的建築和雕塑,如《垂死的高盧人》、《自殺的高盧人》等。希臘化時期最後一件重要雕刻品是《拉奧孔群像》,約作於公元前2世紀末或前1世紀中期,盡管隻是從表麵上強調了肉體的痛苦,缺少崇高莊嚴的精神力量和豐富的內涵,但在寫實技巧方麵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件作品表明希臘雕刻的生命力已趨向衰竭。

羅馬的雕塑是在埃特魯斯坎藝術(Etruscan art)[56]和希臘藝術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羅馬人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把各種不同風格的雕刻調和起來,創作了現實性很強的肖像雕刻和敘事性雕塑。在寫實處理、情緒表現、細節的誇張強調等方麵有許多創造,而且形象豐富,成就頗高。

奧古斯都時代是肖像雕塑的繁榮時代。帝王雕像非常精美。到馬可·奧勒留當政時期,羅馬雕像發展出新的風格,注重內心刻畫,被稱作“情緒雕像”。例如奧勒留騎馬像,把這個帝皇哲學家表現為在進行內省和沉思,帶有憂鬱的傷感。它直到文藝複興時期,作為古典楷模為許多大雕塑家仿效。到君士坦丁時期,肖像帶有許多東方神秘的氣氛。羅馬時期的浮雕像,廣泛應用於建築裝飾上,住宅、宮殿、會堂等都有浮雕圖案(棕櫚葉、莨菪葉、花、果實)和人物故事等。羅馬浮雕的最高成就,是紀念性建築物上的敘事性浮雕或象征神話浮雕,它們是羅馬好勝喜功、講求實際的時代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