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1卷 古希臘羅馬美學

第五節 文藝和創作

字體:16+-

如果說,亞裏士多德所討論的第一哲學意義上的美,是與他的本體學說密切相關的,那麽他所討論的視模仿為文藝的本質的理論,則是與其認識學說密切相關的。因此,在討論其文藝理論以前,有必要先概要地介紹他的認識學說。

一 文藝觀的認識論基礎

亞裏士多德的第一哲學意義上的美,最終是導致客觀唯心主義,而他的認識學說,則動搖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但當其以此具體地討論文藝和現實的關係時,唯物主義傾向明顯地占到主導地位,確立了唯物的現實主義的文藝理論。

(一)認識的對象

在關於認識的本性或認識的標準問題上,亞裏士多德批判了以智者普羅塔哥拉為代表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從而論證了認識的對象是客觀的外在的。

塞克斯都·恩披裏柯(約160—210年)在《駁數理學家》第七卷,講到真理標準和以什麽為標準時,轉述了古代邏輯學家的意見,提到了普羅塔哥拉的感覺論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在否定標準的這些哲學家中,還有阿布德拉的普羅塔哥拉,因為他斷言所有的感覺印象和意見都是真的,真理隻是相對的,原因是人們所感知的或人們所認為的一切,僅僅是對於他而言才是真的。在他的著作《論角力》中,他的確說過: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84]

也就是說,事物的存在不是客觀的,而是隨主觀的感覺而轉移的。對於我來說,事物就是向我呈現的那個樣子,對於你來說,事物就是向你呈現的那個樣子。

亞裏士多德對此進行了批判,從而肯定感覺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先於感覺而存在的:

感覺並不是對它自身的感覺,而是在感覺之外存在著另外某種東西,它必然在感覺之先,因為運動者在本性上是在先的,即使它們彼此相關也沒有多少差別。[85]